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分类:文章

口嗨

@阑夕: 说来有趣,便利店员工冒充北卡博士的一段插曲,是有大V给出了和他私聊的截图,表示对方极尽专业之所能似乎无所不知,自己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以致于翻车之后还在怀疑人生。 聊天记录我也看了,说实话并不比ChatGPT写出来的更好,几乎都是百度出来的零碎片段,主要可能还是因为大V先入为主的把对方认定为专家,一口一个「您」……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2-31) 3个赞

殷商

@河森堡: 在中国所有的王朝中,我最痴迷殷商,并不是因为其多美好,而是因为这个王朝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邪性。 中国诸多王朝的气质各有不同,比如,两宋文物往往精致可爱,隋唐文物彰显恢弘大气,秦汉文物多显古朴浑厚,然而,殷商文物则透着股狰狞恐怖,用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股狞厉,什么猛虎食人纹啊,什么蒸人头的甗啊,什么碎尸用的……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2-17) 4个赞

虚无

@河森堡: 虚无会极大地透支人的心力,想要应对虚无,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作。 最近读了本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作者是位人类学家,名叫大卫·格雷伯,此书可谓嬉笑怒骂,用阴损讽刺的手法阐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巨大问题,即很多人正被自己的狗屁工作折磨,进而陷入虚无,久久不得解脱。 需要指出的是,狗屁工作并不是指那些辛苦,不……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2-17) 2个赞

得分

@刘大可先生: 上了这么多年的网,你是终止谣言的智者,还是传播谣言的帮凶? 面对泥沙俱下的信息,你是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还是良莠不分、身受其害? 下面有50个观点,你不妨一个个地读下去,一边读,一边计个数: 如果觉得某一个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傻瓜才信,就累计0分, 如果觉得某一个观点和你的想法一致,或者觉得它很有道理……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20) 3个赞

失望

@杨媛就是yangdollar: 这几天看了大概两三遍十三邀第四季人类学家项飙那期,我挺喜欢这期对话的内容和节奏的,所以听了大概三遍。 有一句话比较有趣,项飆说,“人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你失望,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听起来很有道理,而且跟很多大的理论也能连在一起,但你要一问现实的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但那个落空感觉很……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20) 4个赞

中文量子化

@河森堡: 就我观察,互联网上的中文正在加速量子化,而这将进一步折损中文的价值。 所谓的“量子化”来自我去年的一次调侃,当时,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现在的小伙子穿时尚潮牌已经不能得到姑娘们的青睐了,眼下流行的是厅局风,就是年轻小伙得穿得板正严肃,跟机关里的厅局级干部似的,这样好,一看就是公务员编制,姑娘和这样的人婚……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20) 3个赞

暴风雨

@河森堡: 我观察了一些人的经历后,总结出两个消息,坏消息是,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至少经历一段艰难的逆境,想顺风顺水地过一生概率很低,好消息是,如果逆境袭来时人没怂没放弃,咬牙硬扛过去,人就会脱胎换骨,迎来一次巨大的成长。 知乎上有个答主叫“皇城根奶爸”,说了自己多年前的一段经历,他高中时荒废学业,高考无望,父母对……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14) 5个赞

穿透

@河森堡: 人趁年轻时,真的得多欣赏文艺作品,电影、小说、戏剧什么的要多看,因为一旦过了年龄,这些东西本应能给人带来的触动也许就永远错失了。 最近看了一部老港片,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过去时常听人提起,说多好多好,这两天我心血来潮,就找来看了看,本来,我是满怀期待的,谁成想,看到结尾时我都忍不住嘀咕:“这特么啥啊…” ……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14) 5个赞

你的人生完蛋了

@诨名唤作巴布尔: 人物那篇讲寒门学子的职业规划慢一拍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虽然每年一度都有一篇类似的文章,老生常谈,但确实有反复提及的必要。 我非常佩服的学姐发过一条朋友圈,“小地方考上来的孩子们,主动规避信息,对一切非本地口耳相传的信息保持严重不信任感,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每次想到这一点就很令人伤感。” 比如我在毕业找……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1-14) 5个赞

杜甫

@押沙龙: 网上有人批评杜甫,说拿杜甫的七律《登高》和崔颢的《黄鹤楼》一对比就高下立判。《登高》的过渡不够自然,而且《黄鹤楼》结尾“做了情绪的升华”,杜甫的《登高》“前面五句十分漂亮,然后陡然转入纯粹的个体体验”,让人无法共鸣,所以…..拉胯了。 这就是妄论。只看句子是否“金句”,不考虑整个诗的结构,才会有……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0-14) 3个赞

杂记10

@Daghe: 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抑郁症变多了,而是上一代人不知道他们的病症是抑郁症。除了抑郁,还有其他精神状况诸如偏执、控制狂、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上一代人身上比比皆是。我观察到的父辈一代,因为信息缺失,并没有足够的情绪抒发管道,到最后会把精神问题带来的遗憾甚至毁灭归结到命数、伦理纲常上,也会在同辈的怂恿下阻断任何自省……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0-14) 3个赞

仇恨

@崔庆龙: 其实这个世界的直接仇恨并没有那么多,就像为某个明星,为某个立场,甚至是一件很无所谓的小事,说出最恶意之话的人,ta们真的有这么憎恨彼此吗?但ta们释放的情感能量,那种仇恨的烈度,却是真实的。 很多人说这几年戾气重,我认为这是事实,而且还会继续加剧。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的生存安全感下降了,人在失去基本安全感……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10-14) 2个赞

掌控

@河森堡: 最近一段,我愈发有种感觉,就是茫然,说的通俗些,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这干什么呢,而产生这种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完全没法掌控眼下的生活。 比如,前些日子,我本计划去成都,但很快就听说当地因为干旱高热而限电,社会运转面临诸多困难,于是我就放弃了A计划,打算去深圳,但没两天,又听说深圳因疫情开始有所管控,我又放……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09-10) 4个赞

被哺育者

@河森堡: 人心智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搞清楚一点,即“别人不欠自己的”。 这两天我看到这么件事,有位老师,是植物方面的专家,平时做一些科普节目,给大家介绍各种罕见水果,本来挺好的一事,看了能长见识,有机会说不定还能买来尝尝,但就这么人畜无害远离意识形态的内容,也招人攻击了,理由是这老师在介绍水果时会说出其拉丁名,有人听不……继续阅读 »

书生 2年前 (2022-09-10) 5个赞

少儿化

@河森堡: 我的时间线上,话题词“川渝人民要哭了”引发了普遍反感,之所以如此,是因当地群众认为这是在娱乐化一场灾难,我同意这个观点,如今在网上,像成年人一样有话好好说正愈发成为一种难得的品质。 眼下网络舆论有个趋势,就是少儿化,出了社会事件,好些相关内容不是哭哭啼啼就是嘻嘻哈哈,不是哼哼唧唧就是骂骂咧咧,像个小孩一样不……继续阅读 »

书生 3年前 (2022-08-27) 6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