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灯下漫笔 文:鲁迅 —— 一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8) 0个赞
文章阅读的秘密 (一) 每天,我们每个人都会从报纸、电视、互联网上进行各式各样的阅读。这时的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完成信息的扫描和接入。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泛读行为。 泛读是阅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不是最大的价值。 为了从阅读中获得更高的价值或回报,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方法来提高阅读的效果或质量。 事实证明,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阅读者,不同的阅……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8) 0个赞
文章不要太相信纪录片 @徐佳杰Pierre: 不要太相信纪录片。 我敢这么说:如果把社会上的365个行业都拍一部纪录片,那么每一个行业都会被谴责到消失。 为啥呢?因为人的情绪是非常容易被挑动的。我只要把镜头尽可能对着阴暗面拍就行了。 就比如最近被讨论得很火热的三文鱼纪录片,尽扯什么对三文鱼不人道的言论。 这和10年前“白羽鸡”的纪录片几乎一……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8) 1个赞
文章蜘蛛咬伤轶事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我问我妈妈该怎么处理——我妈妈并没有带我去看医生,而是决定用火疗的方法治疗我的伤口。 她在我的手上包了好几层棉花,棉花上喷洒了白酒,在我的嘴里放了一双筷子,然后打火点燃了棉花。热量逐渐渗透过棉花,开始炙烤我的右手。灼烧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想喊叫,可嘴里的筷子却让我……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7) 0个赞
文章只剩下一种态度 七十年前,朱光潜先生谈美,提出“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举例说,一个木商看一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买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色线条,气概神韵。 七十年后,如果又来到一棵古松前面,国有……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7) 0个赞
文章为革命而退学 你必须明白:可以为了改变命运而退学,但不要为了逃避命运而退学。 一 我记得那是我个人的第一次单独咨询,在数年前一个大雪的天气里。 北京的冬天总是干燥得可以,我总是要带着一双干裂破烂的唇和一个痒痛得要冒烟的嗓子,在这个庞大城市的灰色建筑间绕来绕去,因此对一场雪肯定当然是值得印象深刻的。 我吧嗒吧嗒地踩在半融的雪水上,从……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5) 1个赞
文章为自由而进言 作者:薛兆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一、宪政的涵义 康德曾经说过:“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倒能设法自卫。”过去十多年,我写过不少具有争议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以贯之的主线,那就是为自由而建言,而建言的对象,则是与我目标相同、但方法迥异的朋友。有幸开辟这个小专栏,我将解释几个与“自由”……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4) 1个赞
文章拒绝发育 一位母亲找到我,说自己15岁的女儿哭着闹着让妈妈为她买一本书——— 一位台湾漫画家的作品集,漫画内容涉及的是女性一生的成长经历。其中当然包括“恋父”情结、初恋、结婚以及家庭生活之类的内容。 “那位台湾漫画家的作品真的这么好吗?”这位母亲问。 我遵命为这位好奇的妈妈寻找漫画。然而,当我找到那本书送给她时,没有想到不到半天……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4) 1个赞
文章新话的原则 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话的突出特点将越来越明显——它的词汇越来越少,含义越来越严格,应用不当的可能越来越减少。 在老话完全被取代以后,同过去的最后联系就会切断了。 文|乔治·奥威尔 新话的原则 文|乔治·奥威尔 译|董乐山 摘自|《一九八四》附录 新话是大洋国的正式语言,其设计是为了满足英社……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4) 0个赞
文章沉默和失忆的国民是怎样教育成的 20世纪70年代,苏联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再斯大林化”时期,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在西伯利亚的夏令营和一群青少年坐在篝火边,一位年轻姑娘提议“为斯大林干杯”。 “为什么要为斯大林干杯?” 叶甫图申科问她。 “因为那时候所有的人民都相信斯大林和他的理想,他们战无不胜。”她说。 “你知道在斯大林统……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4) 0个赞
文章不要让上学耽误了你的教育 高考临近,近日教育部对数个省区的高校招生进行重新调剂,将湖北、江苏等地的一些招生份额分配给了西部落后地区 —— 这一政令是促进了公平还是制造了不公平?其实,无论如何分配与调剂,怕是都不公平,因为此处的不公终究根源于教育资源的中央计划。 如同其它商品与服务在计划经济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与矛盾一样,教育这项服务也不会例外。这种……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3) 1个赞
文章教育平权的程序与补偿 文:刘瑜 来,给你出一道题。 假设你来自于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还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当然了,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继续阅读 » 书生 9年前 (2016-05-20) 1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