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苏联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再斯大林化”时期,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在西伯利亚的夏令营和一群青少年坐在篝火边,一位年轻姑娘提议“为斯大林干杯”。
“为什么要为斯大林干杯?” 叶甫图申科问她。
“因为那时候所有的人民都相信斯大林和他的理想,他们战无不胜。”她说。
“你知道在斯大林统……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24)
0个赞
高考临近,近日教育部对数个省区的高校招生进行重新调剂,将湖北、江苏等地的一些招生份额分配给了西部落后地区 —— 这一政令是促进了公平还是制造了不公平?其实,无论如何分配与调剂,怕是都不公平,因为此处的不公终究根源于教育资源的中央计划。
如同其它商品与服务在计划经济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与矛盾一样,教育这项服务也不会例外。这种……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23)
1个赞
文:刘瑜
来,给你出一道题。
假设你来自于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还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当然了,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20)
1个赞
针织物品牌 UNE HEURES 的一些搭配,它们通常都会以60-70年代的复古电影作为灵感拍摄。
……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8)
1个赞
@河森堡:
这几天看到一个学者被围攻,评论里有人说:“之前觉得这教授还挺好的,没想到原来竟是这种人。” 我看了就忍不住难过。
互联网上的发言有这么一规律,那就是好的发言就像有机物那样很容易分解消失,坏的发言就像塑料那样,会长久稳定地留在舆论的土壤里。
你就好比说,你曾经说过一些满堂喝彩的话,过俩月大家也就记不得了,……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7)
2个赞
春季丹宁特集,配色方案。
……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5)
61个赞
八年前的这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上午10点半,我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坐在飞机上等起飞。机舱里乱糟糟一片,人们在不断打电话联系亲属,又不断大声报告什么地方有地震。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网络社交媒体,地震烈度又那么强,造成多地都有震感,于是几乎每个地方都在说自己那里发生了地震。我身后是永远安宁平和的昆明,如果下飞机,穿越机场……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2)
0个赞
文/贝乐斯
“Hindsight bias encourages a view of the world as more predictable than it really is.”
—Robert Shiller, Irrational Exuberance
“事后偏见造成人们误认为这个世界容易预测,而……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2)
0个赞
来源:网络
一晃眼,离汶川大地震已经八年。时间太快了。连512这三个数字,我都几乎想不起来了。只是忽然觉得有点异样,想想,这是暮春好时节,再想想,已入五月,这样,想了好多,才想起,就到五月十二日了。
这场大地震,对我和周围的人们影响是巨大的。至少当时我这么看。
地震当时的惊吓,之后得知地震吞噬的众多生命时的震惊,再之后……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2)
0个赞
九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一个颇为流行的新名词儿,叫做“政治正确”。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汉语里,“政治”可是个“大词儿”,而“政治正确”更是多多少少和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点儿关系。所以,当大家风闻美国这个出了名的强调言论自由国家,如今也出现“政治正确”的时候,就多少会产生一点殊途同归的感觉。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呢……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1)
0个赞
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在中国“29岁现象”比“59岁现象”普遍得多。
什么是“29岁现象”?
我在多年培养、使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员工在20多岁时,学习工作……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1)
0个赞
FLAUBERT的包法利夫人是个典型的高不够、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用上海话说,就是很“嘬”的女人,用北京话说,就是个“不省油的灯儿”。
这种女人在GDP增长非常快的时候繁殖得厉害,现在很多中国男人身边都睡着包法利夫人,或者潜在的包法利夫人。除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养殖包法利夫人还需要一个大环境。首先,包法利夫人出生……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11)
0个赞
读了索尔·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这本书很好看。这样的小说才叫小说。
改不了摘警句的陋习(也许不失为帮助记忆的一个办法,总不能看完就忘吧):
——许多现代思想家都同意,爱情的秘诀就是“高估”对方。卢梭也认为,在自由社会里不能缺少这种错觉。
——真理有两种:一种以知识之树为代表,另一种则以生命之树为代表;一种是奋斗……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09)
1个赞
社会上有一些人被称为“炮筒子”,他们敢于“犯上”,勇于直接地、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太在意人们的看法。但别看这些人说话时似乎很潇洒,但其实也是活得挺累的。因为,这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并不适应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生存。他们有时嘴上痛快了,精神上却要承受很多的打击和孤立。
造成国人不太敢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
官本位……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09)
5个赞
你是个好母亲吗?
文 | 龙应台
你是个好母亲吗?来,试试“美丽母亲心理测验”,看看你能够得几分。
如果你怀疑半岁大的娃娃有鬼怪附身,所以你把她从十楼的窗口丢出去,或者把她塞在箱子里闷死(在纽约发生的)。如果,你一生气起来全身发抖,会情不自禁地拿香烟去烫小孩的腿;或者,六岁的小叮当不听你话,偷吃了巧克力,你就用铁箝把他……继续阅读 »
书生
10年前 (2016-05-08)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