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社交牛逼症

文章 书生 1615℃ 已收录

@王左中右:

东北人才是社交牛逼症的天花板。

最近有个名词非常火,叫社交牛逼症。

顾名思义,社交牛逼症,就是说谈吐能力极为专业、心理素质极为过硬、临场反应极为发达等一系列行为。

如果你仔细思考两下就会发现,社交牛逼这四个字的背后,就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大字:

东北。

/

东北人的社交牛逼症,基本上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东北人会唠嗑这个事,是全国公认的。从一个字上你就能看出来。它就是:咱。

牛逼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方式出现。牛逼的社交,都是用亲人的方式交往。

在东北,你的就是咱的,我的也是咱的,上到舞台下到市井,从亲哥俩到陌生人,一个“咱”字都能代表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孩子,从来不说我家的,而是直接来一句:这是咱家你大侄儿。

第一次见到朋友的父母,上来就得问候一句:咱爸妈身体真硬朗。

早餐吃得开心了,抬头就问老板:咱家这店一天能赚多少钱啊?

如果这老板是个外地人,恐怕就会愣住一分钟:咋了,这就想当合伙人了?

但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说这种话的人往往还一口一个“咱东北”,也没见他们真的做什么。只有喝多了之后,他们才明确的表示:东北,那是咱们地儿。

不管你我他她它,东北人就一个字,咱。“咱”字一出来,原本是远邻就成了近亲,原本是路人就成了家人,原本是陌生就成了老铁。

就算是再生气再暴躁,东北人也会说这么一句——咱俩出去唠唠?

/

社恐患者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不敢开口,二是开口之后就冷场。

但东北人有种独特的语言技巧,完美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他们往往会用一个疑问句做开场白,一问一答,聊天的氛围就有了。

你穿件漂亮衣服走在街上,保不齐就会有人拉住你然后问一句:这衣裳老好看了,哪买的?

你开了辆新车等红灯,突然就会看到旁边司机把车窗摇下来问你:这车全下来多少钱呢?

你正兴致勃勃地吃着饭,旁边点餐的客人突然会伸过头来:这啥菜呀,好吃不?

所以,和其他地方的人聊天,往往是“,。,。,。”,但和东北人聊天都是“??!??!”这样的。

而且更关键的,他们的这些问号里,不光有好奇的激情,还有你挡都挡不住的热情。

比如,东北人正在吃东西而你没吃,对方会毫不犹豫地把食物伸到你面前,问你:“要不要整点?”

还有一位外地朋友来东北玩,给一位老大爷让座,老大爷为了表示感谢,直接递过去一颗烟,还问一句:“大妹子抽烟吗?”

人文主义浓郁,关怀气息热烈,总而言之,在东北,人人都是社交牛逼气氛组。

人人都问号,不管和谁,不管何处,都能问上几句话唠上几句嗑,在这种气氛下,你很难不社交牛逼起来。

打开局面后唠起嗑来,东北人真正的杀手锏是解构语言的“高级感”。

一旦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社交自然也就如鱼得水了。

辣椒有多辣?嗷嗷辣!水果有多甜?嘎嘎甜!零食有多好吃?杠杠好吃!

你要是在家没收拾,别的地方最多说一句:乱糟糟的。

但到了东北人这里,这就是哐哐的嘎嘎的长篇大论:瞅瞅你这外屋地造的,皮儿了片儿的。毛巾也不洗跟个粑粑褯(jie)子似的,赶紧给我酘(tou)喽,不酘我当抹布擦地了啊。

别的地方也说叠词,吴侬软语说起来婉约又嗲,巴蜀方言说起来可爱又萌,但只有到了东北这里,你就感觉很亲切很生活。

你看东北的这些词,嘎嘎的,嗷嗷的,哇哇的,都很生活化。有鸭子叫的,有小孩哭的,有狗叫的,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和对方好好唠唠。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再书面的表达,到了他们那旮旯,都能很彻彻底底地给口语化了。

“这没用”听起来有点生硬,“这不好使”就有点劝慰了。

“他拉我”听起来有点敌对的意思,“他扒拉我”就舒服了,让人感觉想被扒拉两下。

甚至一句带有命令的“不让钓鱼”,说成了“咱们这不样钓鱼”,听起来就舒服多了。

你看,东北人的社交牛逼症就是这么神奇。无论是中气十足的嗓门,还是抑扬顿挫的音调,你都能感觉到如沐春风的亲切。

/

其实,东北这个词吧,本身就很社交牛逼症。

东北的最北端是漠河,最南端是大连,黑吉辽三省和东蒙古都算是东北,南北相距一千六百多公里。

这个距离大概相当于从北京到福建,或者四个江苏省从南到北的长度。

而从那里出来的人,在别人问起老家是哪里的时候,都会回一句:“我东北的。”

什么叫出生自带社交牛逼症光环?这就是了,几个省上亿人都能当成老乡,还有谁不能当自己人呢?

“因为社交牛逼症被大家伙儿稀罕,我们也是真昧想到啊。”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2686.html
喜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