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稿苏见祈:
1.
人与人之间很难互相理解。
因为他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体制内不能理解体制外,觉得那样没有安全感。体制外不理解体制内,觉得那里僵尸遍地。
生孩子的不能理解丁克的,觉得他们没有爱心和责任。丁克的不能理解生孩子的,觉得他们丢掉了自我和空间。
三线城市的人替一线的不值,觉得他们没有生活。一线城市的人替三线遗憾,觉得他们没有梦想。
等等等等。
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受过同样的教育,踏在同一片土地上,
但无法理解彼此。
2.
端午回家吃饭。
当我重申三五年内不考虑要孩子的时候,父母再一次瞪着眼睛看着我,就像看一个匪夷所思的怪物。
“为什么?”
“因为我不是很喜欢小孩。”其实理由我写过两千字,只是懒得说。
“怎么可能?”他们几乎同时大摇其头,“小孩多可爱啊!”
然后谈话就僵住了。
在长辈们的观念里,“人都喜欢小孩”是一条基础的宇宙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当有人否定这个公理的时候,他们竟一时组织不出反驳的语言。
我能理解人们看到人类幼崽时本能的温暖感,可能大概和我看到一只小猫的心情一样。
说到这里,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有长辈劝我扔掉我的猫,对孩子不好。
好,这时候双方观念相反的有两件事了。
对长辈们来说,孩子是人生意义,猫则可有可无。
我呢,觉得只有本人是人生意义,而猫是我的家人。它还跟我姓呢。
我们要怎么说服对方?
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是相反的。
我的好是他的坏,我的痛苦是他的快乐,我的蜜糖是他的砒霜。
沟通,只会让双方都迷惑一件事:
你为什么非要把左说成右?
3.
我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看着另一个人跳进他们以为的深渊,便连忙掏出绳索把他捆回来。
但在对方的世界里,那所谓的深渊是通天大道。
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点,于是鸡同鸭讲,争执不休。末了捆人的还很委屈,我都是为你好啊,怎么不领情呢。
这和说服技巧没有关系。
比如豆腐脑咸党和甜党的分歧。哪怕你当过一百次最佳辩手,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都不可能说服一个豆腐脑咸党相信“甜豆腐脑更好吃”。
因为双方对于“好吃”的概念是相反的。
而且,你的豆腐脑“客观上”一定比他的好吃吗?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考不考编,回家还是出去闯,结婚还是单身,要不要生孩子,奋斗还是咸鱼,要梦想还是生活……
所有人生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的。
你不能说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因为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价值观和某个选择的结果,也都不会一样。
4.
原本相互理解的人,各自走进不同的世界,是很常见的事情。
比如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孩子搞了互联网。
比如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一个独身主义,一个结婚生子。
比如一对大学生情侣,女生想出国读研,男生要回家上班。
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煽情的语句,比如父母只能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啦,发小说我们从小无话不谈如今相见陌路啦,或者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啦。
是很让人难过,但人要学着习惯这件事情。
很多人没法习惯。
他们使劲地说服,争吵,哭闹或者威胁。有人说你翅膀硬了就别回这个家,有人说你变了你说过的话都是骗人的。他们非要证明世界就该是静止的,所有人,尤其是曾经的伙伴,都必须永远生活在原地——属于自己的原地。
比如父母说在外面给人打工多不稳定,还是回老家考个编制是正经。
比如闺蜜说你年纪也不小了,再不结婚嫁不出去了。
比如男生劝女孩,国外压力那么大,人干嘛活的那么累呢。
有用吗?
那些人会回来吗?
所以说啊,不要说服,不要争吵,不要满口的为你好,也不要哀叹你变了。
都没用。
人们互相对着对方大喊,会发现隔着群山万壑,听不见声音。
我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人与人的沟通,难度等同于跨物种的交流。
只要不怀着错误的预期,社交乃至生活,都会轻松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