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240年前的《常识》

文章 书生 3493℃ 已收录

前天,7月4日是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的纪念日。在美国建国史上,除了这份极具历史意义的文件外,还有一本小册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1776年2月14日托马斯•潘恩发表的《Common Sense/常识》。

潘恩出生在英国,13岁辍学后当过裁缝,店员,教师和税务员。后不满税务员工资过低,写了篇抱怨文章而惹怒上司被解雇。但被当时身处欧洲的富兰克林所赏识,遂而于1774年底来到费城,主编当地杂志。半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一直以来都是英国宗主国保护下的北美殖民地为何突然要闹独立呢?

一,历史背景

1620年,五月花号船抵达今美国弗吉尼亚北部,开始了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地广人稀且资源富饶的北美,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英国及其他欧洲地区移民,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已建立起13块殖民地,成为英国海外人口最多的殖民地。

1. 1764-1774:七年战争后北美局势紧张

经过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英国击败了法国而在北美取得优势地位,但七年战争给英国政府带来了巨额债务。为了尽快偿还债务,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殖民地的高额税收法令,并实施本土商品垄断贸易。例如1764颁布的《食糖条例》,要求北美殖民地的欧裔殖民者们必须继续购买英国的食糖,咖啡,酒等商品。1765《印花税法》,对所有印刷品直接征税。

当时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席位,而高额税收政策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不满,因此喊出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之后北美欧裔殖民者们抵制并中断了与英国商人的贸易往来。1766,英国议会被迫废除了《印花税法》,但第二年又开始对殖民地急需商品(玻璃制品,纸张,铅,颜料,茶,糖,朗姆酒,铁,棉花等)开征高额关税。英国政府和北美殖民地之间关系愈趋紧张。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大屠杀事件爆发。此后,殖民地掀起新一轮抵制英国货物运动,最终同年4月除茶税以外,所有赋税和关税都被取消。几年后,为了抗议议会针对北美殖民地“禁止除了来自东印度公司之外的茶叶进口”的条令,1773年12月16日茶叶党人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英国货轮上342箱茶叶抛入海中。

此举大大激怒了英国政府,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强制法案》,旨在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例如关闭波士顿港口,殖民地政府职位改由总督或国王任命,压制殖民地当地司法权,增加驻军人数等。

2. 1774-1776:大陆会议成立与和谈尝试

时局的紧张迫使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12个地区的殖民会议选派了56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三个主要宣言:《殖民者权利宣言》,阐述北美殖民者反抗原因,困境及应得之权利;《大陆协定》决议1774年12月起开始抵制英货;《致英皇请愿书》,要求撤回《强制法案》并重申向英皇效忠。此时的北美殖民地民众依然希望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冲突,承认英国是他们的宗主国。

可是,1775年4月18日,列克星敦枪声响起,北美独立战争正式爆发。5月10日-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举行,决定把殖民地居民组建成正规的大陆军,发行纸币,接管英国对殖民地行使的国家行政管理等主权。会议通过了两项决议:《武装宣言》,阐述殖民者拿起武器反抗的权利,仍重申效忠英国;向英国递交《橄榄枝请愿书》,再次重申效忠英国。此时殖民地斗争的目标仍然没有改变,希望在既有的英国政府框架内解决问题,而非主张独立。

英国政府不为殖民地的和谈呼吁所动,8月23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宣布殖民地居民的反抗运动为非法,并声言“宁可不要头上的王冠,也绝不会放弃战争”。12月22日,英国当局正式调遣本土军队镇压殖民地,和谈几乎成为不可能。

【PS:16-18世纪的欧洲盛行重商主义,这一派观点认为,国家间关系属于零和博弈,即财富是一定量,己方得到的相对更多的财富必须建立于其他国家损失的基础上。一个国家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只有掠夺别国的财富,竭力进行海外扩张,掠夺人口和财富。北美作为英国海外人口最多的殖民地,其地位不言而喻,谁都不愿意失去这一大块肥肉。

但是时代在改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18世纪末基本完成,重商主义的使命也即将到达终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取而代之。几乎同时期,1776年3月9日,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非直接抢占地盘。只可惜,当年的英国政府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依然执着于殖民地必须隶属于英国】

独立战争已经爆发,英国政府并不理会殖民地的和谈尝试,那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此时,潘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三四十页的《常识》小册子。

二,《常识》的内容

【我参考的《常识》译本,为李玉冰译,哈尔滨出版社2012年6月,十分不推荐,当时图便宜而剁了手。现为了写作需要,将就用一下,重点语段会配以英文原文。有一般英语能力的读者,可在网上直接阅读免费英文原本】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而第四个部分“美洲目前的能力,以及一些其他想法”内容较为琐碎且与主题不太相关,因此只重点回顾前三个部分。

1. 政府的起源和目的,兼评英国政体

1)社会与政府的区别

开篇先提出社会与政府的不同,“社会因我们的需要产生,政府则由我们的罪恶出现;前者通过汇聚我们的情感来从正面提升我们的幸福,后者则通过限制我们的罪恶来从反面提升我们的幸福。一个鼓励交流,另一个制造差别。前者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后者则处在惩罚者的位置。”

Society is produced by our wants, and government by our wickedness; the former promotes our POSITIVELY by uniting our affections, the latter NEGATIVELY by restraining our vices. The one encourages intercourse, the other creates distinctions. The first is a patron, the last a punisher.

并且,“社会在任何状态下都是人民的福祉,然而政府,即使在其最好的状态,也不过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恶魔,在其最坏的状态时,则令人无法忍受。”

Society in every state is a blessing, but government even in its best state is but a necessary evil; in its worst state an intolerable one.

2)社会和政府的起源

那么社会和政府从何而来呢?这是当年启蒙思想家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即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及演变的,主流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潘恩也不例外。

社会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一个人的力量远不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单个人穷尽一生可能也劳无所获。他移动不了自己砍伐的木材,即便可以移动,也无法将其竖立”。“如同引力一样,需求很快把新来的移民融到社会中”。

但“除固若金汤的天国之外,万物皆有衍生罪恶的可能,而罪恶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它会随着人们克服移民之初遇到的困难而成比例地攀升。正是这一原因将人们结集在一起,他们开始玩忽职守,开始懈怠对彼此的依赖,而且,此种疏忽表明,很有必要通过建立某种形式的政府来弥补道德层面上的缺陷”,这便是政府的起源,因人类本性中的罪恶而不得不产生。

“政府,如同衣服,是已失去纯真的象征;像构建在天堂凉亭废墟之上的国王宫殿。”

Government, like dress, is the badge of lost innocence; the palaces of kings are built on the ruins of the bowers of paradise.

3)政府的目的

既然“政府管理模式的诞生是因为伦理道德已无力统治世界”,那么“政府的设计和目的,即自由和安全,用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来保障人民安全”。

Here then is the origin and rise of government; namely, a mode rendered necessary by the inability of moral virtue to govern the world; here too is the design and end of government, viz. freedom and security. Wherefore, security being the true design and end of government, it unanswerably follows, that whatever FORM thereof appears most likely to ensure it to us, with the least expense and greatest benefit, is preferable to all others.

4)当前英国政体

那当前政府形式是否达到这一目标了吗?潘恩的回答是没有。“当前的英国政体并不完善,极其容易引发社会动乱,而且总是不能兑现自己所做的承诺”。

潘恩分析了英国政体,认为由三部分组成,“以国王为代表的君主专政遗存;以贵族为代表的贵族专政遗存;以英国国会下议院为代表的新共和元素”。在此政体下,“它给了下议院议员们监督国王的权利,议员可以抑制国王的物资需求,然而国王也有权利牵制议员,国王可以否决议员提出的其他议案。”

看似完美的政体,但在潘恩看来这并不合理。一方面北美殖民地民众在英国议会中并不拥有席位,自然也就没有议员能在议案讨论中代表其利益;另一方面,“国王的生存状态使他与世隔绝,而国王的责任则要求他通晓世事”,如此荒唐的政体怎能继续在北美存留。

2. 君主制和世袭制

第二部分继续批判君主制和世袭制,打破当时民众的信念——“没有国王,就没有保护”。

1)君主制的起源

世上本没有君主,潘恩认为,“君主的政府最先由异教徒介绍给全世界。在《圣经》中,君主制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原罪之一,而且他们也为此受到诅咒”。并且实际上,“当今世上的国王并非拥有高贵的出身。 第一位国王比土匪头子其实强不了多少,也不过都是靠粗暴无礼,狡猾过人在掠夺者中当了头儿而已。随着势力的扩大,杀掠的扩展,国王使沉默不语,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通过进贡来保全自己的安危,从而实现自己威信的树立”。

2)世袭制的起源

君主诞生后,世袭制并不是随之而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合理化阶段。“君主制早期出现的世袭制度不能因为被宣称过就任意存在,而是属于偶发情况或是作为一种后续补充。经过几代人之后,很容易适时捏造一些穆罕默德式的神话故事来把世袭权灌输给平民百姓。或许领袖的去世,新领袖的选择会引发混乱(因为流氓之间的选举不可能非常有秩序),于是导致起初人们都青睐世袭权的主张,世袭制就这样诞生了。它出现以后,起先被认为是一种方便,后来则被宣称为是一种权利”。

3)君主制和世袭制能保护民众吗?

“用以维护世袭制最合理的借口就是,它可以避免国家陷入内战”。但潘恩回顾了英国历史,“自从诺曼底政府战役后,英国共有三十位国王,其中有两位未成年国王统治过这个处于分散状态的王国。期间,英国有过八次以上的内战(包括革命)和十七次叛乱。因此,世袭制不但没有带来和平,反而违背和平,在摧毁着任何和平赖以生存的根基”。

因此,潘恩认为君主制和世袭制并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国王并不是必需品。

3.对美国目前形势的看法

在批判完君主制和世袭制后,回到北美殖民地实际问题。要不要与英国政府和谈?要不要继续留在英国政体内?

1)和谈的理由

与英国母国的和谈在当时依然作为一种希望而存在,但潘恩逐条反驳了和谈理由。

a.“美国的繁荣得益于以前她与大不列颠的关系”。但即使没有和大不列颠的关系,资源富饶的美国依然可以和欧洲开展贸易,“只要欧洲人保留吃饭的传统,北美在欧洲就永远都有市场”。

b.“大不列颠保护过我们”。但英国之所以保护我们,是“出于她自身利益的需要的动机,而并非对我们的喜爱”,相反正是因为和英国的关系,导致我们不得不和欧洲生意伙伴为敌,卷入了无谓的战争乃至失去了众多贸易机会。

c.“各殖民地之间除了共有一个宗主国之外,别无其他任何联系”。虽然英国作为北美殖民地的母国,但居民中“英国人的后裔占不到三分之一”,若只认为英国为宗主国,那太过狭隘了。

2)和解后的灾难

若与英国和解后,那么情况又会如何呢?潘恩认为,那将只会带来灾难。

a.“统治权依然掌握在国王手中,他对美洲大陆的所有立法都持有否定权。你们无权制订法律,除了制订那些我允许的”。

b.“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只是权宜之计,当殖民地成长到一定阶段,处于监护之下的政府也就无法继续存在。前景非常不明朗,有财产的移民是不会选择来到一个政府形式岌岌可危的国度,而且每天都在动荡中摇摇欲坠,在混乱中如履薄冰”。

即使和谈后北美殖民地能获得英国议会席位,但“要是每一件事或者每一个请愿都得跑上三千或四千英里,再等四个月或五个月才能得到答复,有回复后可能还得有五个月或六个月时间来解释,这些行为几年后看来都会被认为愚蠢而且幼稚”。被一个对我们了解不深的政府远距离管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3)北美的利益在何处

“我们的目标是贸易,如果管理得当,贸易将会让我们拥有整个欧洲的和平和友谊,毕竟整个欧洲的兴趣都在于将美国打造成一个自由港湾。和她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一种保障,而金银矿藏的缺乏也将使她免受侵略者的骚扰”,与全欧洲和平开展贸易才是北美的利益之所在。

而当下由于从属于英国,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争端都不免会造成北美殖民地的贸易损失。【自1620年北美建立殖民地以来,英国直接参与的重要战争有1618-1648 三十年战争,1642-1649英国内战,1652-1654英荷战争,1701-171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56-1763七年战争,可见当年欧洲的战争频繁】“如果北美继续依赖英国,那么她永远也不能实现避开欧洲事端的愿望,而只能在英国的政治里扮演一个补缺的角色。”

所以,“英国属于欧洲——而美国只属于她自己”。

4)不和谈,就独立

既然北美的利益在于和全欧洲开展贸易,而继续留在英国政体内只会让北美利益受损,那干嘛还要留下来?独立吧。

“拥有自己的政府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当一个人认真思考人类事务所面临的危机时,他深信,有能力时,相对于等待时机组建自己的政权,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更为重要和安全”,所以,让北美殖民地民众组建自己的政府。

至于国王,“让我们为宪章的正式宣布选出一个庄重的日子,让我们把从上帝那里得来的旨意融入这神圣的法律之中,让我们把皇冠也赋予法律。这样一来,整个世界就会知道,当我们赞同君主制时,在美国法律就是国王”。

以上就是《常识》的主要内容。潘恩首先强调建立政府的初衷在于遏制人性罪恶,因此政府的目的在于维护民众的自由和安全。而当时的英国政体并不能保护北美殖民地利益,荒唐而无用。至于“没有国王,就没有保护”,他则通过回顾英国内战和叛乱史来反驳。回到北美实际问题,和谈的几大理由并不成立,并且和谈后可能继续带来灾难。并且北美殖民地的利益在于和全欧洲开展贸易,继续留在英国政体内,利益不但受损,反而时不时被卷入无谓的欧洲争端。最后得出结论,北美独立。

这本小册子在北美地区广为流传,加之后来的战争形势,终于促成了1776年7月2日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

三,尾声

今日读《常识》依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历史。例如“政府是必要之恶”,促成美国建国初期“弱政府”局面;“国王并非必要”,抛弃国王而使得美国成为最早一批的共和政体国家;“与全欧洲开展贸易但避开欧洲争端”,让美国在一二战初期都保持中立政策。

其中“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安全,维护民众利益”对我有所启发。当下的英国脱欧问题是利益之争,英国民众认为继续留在欧盟内所获得的利益不再吸引人,退出欧盟成为选择,虽然可能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相应的,解决中国的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也必须考虑到利益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不能只用民族情感。

最后引用《常识》的序言部分以作结尾,时时思考,切勿将某些事情当作传统而理所当然。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不去思考事情的对错,而这样的习惯也给一件事情蒙上了貌似正确的表象,起初出于对风俗习惯的保护,这些观点可能会遭遇人们强烈的反对。然而,骚动很快就会平息。毕竟时间比理性更懂得如何转变人们的思想”。

Perhaps the sentiments contained in the following pages, are not YET sufficiently fashionable to produce them general favour; a long habit of not thinking a thing WRONG, gives it a superficial appearance of being RIGHT, and raises at first a formidable outcry in defense of custom. But the tumult soon subsides. Time makes more converts than reason.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8922.html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