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屈原为什么自杀

文章 书生 3468℃ 已收录

汨罗江两岸水草肥美,柳暗花红倒映其间,茅舍深藏于远山叠翠之中,不见足影,只见袅袅炊烟洒满人间。放牛的孩童把家还,一声牛娃儿仰天长叹。膝下的蒲公英随着轻风翩然起舞,足下鱼儿成群结队的欢歌。

静立于江边的屈原,反复如此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地欣赏着这个美好的人间天堂,笔下多少清冷的诗句,却在此刻显得异常清寂孤独。遥望夕阳韵白,转目故国已变他乡。俯足于身下,蒲公英旁,魁梧硬朗的身躯亦如水中倒影,孤清冷寂,宛如傲立风霜。双眸里深不见底,犹如汨罗江的水,静动不明,只能目送夕阳西去。

不知为何,每每想起屈原,我的脑海里就会情不自禁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我曾请人帮我画出来,无奈画出的效果始终无法与我脑海里的那副图相吻合。虽然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屈原沉江的文字,但我依然认定,屈原会是在这样一个唯美而又复杂的瞬间,将自己高贵的灵魂交给汨罗江之神的,这里可是千年诗家圣地。这副画面几乎在我的心底定格,尽管时境相隔已两千多年。

可是,很多人都说,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感性,一个有着政治思想及觉悟的人,怎么可以在沉江之前露出如此悲情的一面?屈原是豪放的,他应该是毫不犹豫或早已酝酿而选择了汨罗江。

我曾查阅了大量史书,几乎所有介绍屈原的文字里都将他归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的行列,因此,我一直想了解屈原在政治上所谓杰出的一面,然而所有的史书里记载着的屈原,几乎在政治上都是失意的,绝望的。与屈原相关的关键性词语,竟然是“流放、无望、痛心”等悲观的字眼,它们强烈影响了屈原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正因为这些字面上了解的屈原,所以我无法在思绪里虚构出一副杰出政治家的面孔。我始终认为,屈原和他身后历朝历代的文人们李白杜甫苏东坡一样,只是文人,无法理性的玩转政治但绝对是感性的、出色的、杰出的、伟大的文人,因为他改变不了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这样想来,屈原在沉江的时刻,他会毫不犹豫么?一个在政治上被流放的诗人,临终前会没有感慨么?我不知道公元前278年5月初5的生态环境,但我能以一个生长在屈原故土上的后人从时节与气候还有史书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文字记载,分析出当年的周遭境况,5月初5属江南最美丽的时节,汨罗江属千年诗家圣地,屈原在此远离了世俗的现实,随着远逝的流水,去寻找前贤们积聚的乐土,而不是政治家们的围城。可以见得,屈原的心中始终燃放着文人的梦,他多么渴望得到解脱啊。所以,他在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怀沙自沉了。

那么,这么一个伟大的文人,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自沉呢?他在逃避什么?花红柳绿的江南景色不是正能激发灵感咏叹诗歌吗?我第一次读懂屈原被折磨的心痛是在亲眼见到他的雕像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屈原故里,今天的秭归一派繁荣,我直奔屈原的雕像处,于是看到了这样一个多少与我心中的屈原形象相差无几的姿态:眉宇紧锁,体态前倾,左手向上,右脚向前,那表情,那姿态,无一不在诉说着他心底的愤怒,也无时不在表达着他的高洁,他是孤寂的,他是无奈的,他是热忱的,他又是忠诚的。我猜想,当时的政治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也时刻左右着他,所以,他一定是一位非常痛苦的文人,至少,他从文的心与政治碰撞着,折磨着,但绝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文一毫,我没有看到他在政治上半点杰出的迹象。

当无望变成绝望之时,当满腔的热血形成文字之时,屈原终于想要解脱了,可他逃避的形式却来得如此悲凄惨烈,人们打捞了几天才将他的尸骨拖上岸边,他的头部已被鱼虾吃掉了大半。当人们纷纷悼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时,与我们阴阳两隔的屈原,却已在纯碎的文人世界里风骚再起,汨罗江,成了他的天堂,因为那里没有政治,只有文字。

屈原的诗歌里充满了时代的热情与愤怒,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他的笔墨之路走得何其艰难,他时刻左右摇摆着,他只能抒发政治背景下的一片情感。好在屈原的诗歌对后人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习惯:“五月五,过端午;插艾草,挂菖蒲。”艾草和菖蒲是屈原诗歌里曾提到过的草本植物,但后人们都说,挂上它们能够辟邪除妖。但我想,屈原的诗歌里一定不是想表达辟邪除妖的意思,他一定是想利用这两种野草表达出当时的政治背景,他可能将江南遍地的野草比作普通的老百姓,将艾草和菖蒲这两种有驱蚊功能的植物比作人民代表,屈原是希望老百姓能够真正被保护着站起来的。如果他真的知道世界上还有植物可以辟邪除妖,他自己为什么不挂一屋子的艾草和菖蒲,那样,屈原不就不会被流放,不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

我反复在读屈原的诗歌,反复在咀嚼文字背后的政治意义,他对政治的思考相当精细,但他统筹不了整个背景,他还是回到单纯的文人世界。但是,屈原的文字支撑着中国一代代文人们的文学修养与人格,作为生在屈原故土的我们,在沐浴了一代伟大文豪的光辉和荣耀之后,该做些什么呢?这并非吃几个粽子就够的。在擦干嘴唇的那一刻,有没有人能够感受到滞留于唇边的苦?有没有人能够咀嚼出那种无人替代的搅心的痛?

可我始终只是一个浅薄的俗人,我只能花一些时间,再多花一些时间去品位屈原的人生,他的经历支撑着历史的取向,我们要重新翻阅历史,才能慢慢读懂他诗歌里的内涵。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来源:武汉七七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3911.html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