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反社会惩罚

文章 书生 3127℃ 已收录

@游识猷:

过于自私、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往往会被集体处罚,但是,如果是过于无私、为集体利益奉献得特别多的人呢?

读到几个研究,这样的“圣人”如果为人所知,也往往会被集体惩罚。

这种惩罚被称为“反社会惩罚”(Antisocial Punishment ),在很多社会里都有。

比如说,2010年有个实验是这样的——

一个五人小组玩十轮游戏,每人每轮获得10点,可以选择将这10点里的一部分捐给集体账户。捐出去的点数将翻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捐了2点,集体账户里就多了4点。

捐完每一轮后,每个人获得小组里其他四人捐出的账户的1/4。也就是说,个人的额外收益,取决于小组里其他成员的“奉献度”。

如此重复10轮。

10轮后,每个人的账户里既有自己留下的点数,也有来自其他成员的点数。点数越高,获得的现实里可用的优惠券越多。

另外,每个人总共奉献了多少,收获了多少,都是公开的。

最后,每个人还要填写自己希不希望跟另外的四个人继续组队。

***

研究者预期,人们会不愿意跟那些奉献得特别少,收获得多的“自私鬼”组队。

然而,研究者没有料到的是,人们不但拒绝了“自私鬼”,也拒绝了“奉献多,收获少”的圣人。

最受欢迎的组队者,是要么奉献多收获多,要么奉献少收获也少的“公平者”。

驱逐“圣人”的理由往往是两种——

① “圣人”让其他人的形象变差了,衬得其他人很自私。

②“圣人”破坏了规则。说好大家都奉献一点点的,他拿出一大堆,别人该怎么做?

研究里的原话有——

“跟这种人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是坏人。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其他人都没有像ta那样做。ta让我们都难堪。”

“别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像ta那样做。”

“这个人让我感觉很糟糕,因为我会觉得我应该做得更多。”

“一个人不断付出,却没有得到多少回报,这很奇怪。如果你多付出,你就应该多收获。”

“除非超级富豪才能这么做,但ta拥有的和我们其他人差不多。”

“如果团队中的其他人也这样做的话,就可以。但其他人都没有这样做,所以这是错误的。”

“如果我没有看到其他人的选择,没有看到ta如此与众不同,我可能对ta没什么意见。但ta和我们其他人太不一样了。”

***

事实上,此前的研究还显示,人们不但不喜欢“特别慷慨的圣人”,也不喜欢那些特别能干的人,也不喜欢那些提供帮助的人,也不喜欢那些坚持道德立场的人。

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显得 笨/弱/自私/邪恶……而在这种特别好/能干/有道德的人身边,我们就被衬得黯淡无光。

尤其是被集体惩罚过的“自私鬼”,更是热衷于惩罚“圣人”。

如果你是个普普通通的好人,有着普普通通的能力,那么,你会比较容易融入集体。

但对于木秀于林的人来说,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没有好的法治,也没有好的合作风气……

那么,你做得越多,就可能被惩罚得越重。

Raihani, N. (2021). The social instinct : how cooperation shaped the worl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Herrmann, B., Thöni, C., & Gächter, S. (2008). Antisocial Punishment Across Societies. Science, 319(5868), 1362–1367. doi: 10.1126/science.1153808

Parks, C. D., & Stone, A. B. (2010). The desire to expel unselfish members from the grou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9(2), 303–310. doi.org/10.1037/a0018403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2594.html
喜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