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曾经做过自己的属下的朋友在称呼我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于惯性还是某种刻意的恭维,还有意无意带个“总”字,让我好不羞馁。
在我心目中,“总”字代表着对于一个组织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同时又正当年富力强和大腹便便,而自己却只符合其中一条,即便任过领导,也不过是个中层。来回来去,被叫做“总”,被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围绕,好像自己就是靠着这个“总”字来满足可怜的虚荣心似的。或许我对自己太过真诚,对待这些场面上的称呼完全可以无动于衷,过后连想都不用再想的。这些称呼既不能代表你的成就更不能代表对方对你的尊重,这就是官方语言,“总”是这个社会对30岁后这个年龄段男人的要求,他这么叫你,是给你面子,你不必当真,但或多或少会拉近双方的距离。
90年代初的时候,经理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称呼,那代表着能力和财富。这些人是第一批进入商海的弄潮儿,脑筋快,人脉广,赚钱易如反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头上顶着经理的帽子出去谈生意会比较快,于是低级的员工也做个经理的名片出去揽业务,以至于“经理”满街跑,而真正的经理就得加个“总”字以示区别。好比当今皇上是个傀儡,真正掌权的就要叫“太上皇”一般。
现在叫“总”的就特别多了,“总策划”、“总监”、“总裁”……本来媒体中的高层就是“主编”,然后是“主任”,现在可以看到更多的“总编辑”,而主任就变成了“主编”。现在只要在单位里担任“中层”的,出去都可能被称呼为某某总。本来,或许是某些人出于讨好在商务场合刻意的恭维,现在却扩大到成为社会上人际交往的普通称呼,不知道是欺骗别人还是自欺欺人,反正叫人“总”和被叫“总”,总是不吃亏的。
中国人就是这么喜好面子,对这些酸溜溜的称呼绝不会反胃,因为现实告诉我们,没有这层面子你可能很多事情都办不成,“重要不是你是谁,重要的是别人当你是谁”,所以“总”就和“经理”一样被滥用和堕落了。
不过也许这也不完全是个坏事,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没准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有人叫你是“总”,慢慢你就当自个儿是“总”,在行为和举止上向“总”靠齐,距离“总”的实质总归是靠近了。“总”虽然掉价,却能从心理学上起到积极作用,也未尝不是个好事。只是,“总”毕竟意味着对于社会资源更多的占用和支配,肉少狼多,你再积极,也总有人当不了“总”,所以除了心理暗示之外,还要准备一些心灵鸡汤为妙。
我怀念那些淳朴的年代。爱因斯坦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可他却作出了伟大的相对论。
来源:https://blog.donews.com/maxim/archive/2007/09/18/121164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