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次要生活

文章 书生 1952℃ 已收录

@理咚葆 :

我们编辑部副主编转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电视剧里很少有穷人了?我说消失在电视剧里的其实并不是穷人,而是过次要生活的人。这是一个构造帝国的逻辑,可以展开港一港。

我曾经生活过的小镇,著名的大运河穿城而过。我自从学会走路起就沿着河边走,湿鞋不湿身。九十年代内河水运还算繁荣,若干南来北往的船只逡巡于此。这些船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若干家庭的载体,这些家庭被岸上人称为”船家人”,社会地位比较低下。这些船装着水泥、钢筋、木材、粮油,拉着黑烟,在柴油发动机的巨大鼓噪声中慢条斯理地行进,在紧接而来大修高速公路的浪潮中逐渐销声匿迹。

那时候,我还并不清楚这条航道的历史。往后慢慢理解,在接近五百年的时间中,这个人造物维系着明清帝国的形态。运河的一端连接着首都,一端连接着钱粮中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帝国。在这个结构中,运河两端的人过一种主要生活,运河中间的人可以过一种次要生活。从皇帝老儿的视角看,远离运河流域的人,只要不无事生非,有跟没有实在是差别不大。

今天方块字电视剧正好起着类似的功能,成为时代精神的运河。这条运河一头连接着以京沪深为代表的繁荣都市,一头连接着广大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地区每个家庭的遥控器,向过着次要生活的人们展示如何过一种主要生活。

这条运河的修筑者,是繁荣都市的主要生活的书写者和表演者们——也就是编剧和演员。在他们成名以前,他们很有可能是住在繁华都市的阁楼与地下室里面。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些人一天写出一万字,歌颂伟大的主要生活。

比较典型的是我们敬爱的郭小四,他来自于远东大陆次要生活的中心城市——自贡。他对主要生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他在自贡的时候认为主要生活就是班尼路,他去到桑海以后,主要生活就升级到了PRADA,并深以班尼路为耻。而此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城乡结合部女青年们展示PRADA才能代表主要生活——这一伟大要义。

再比如说,大概两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桑海一个女作(第一声)家抱怨当时价值一千万的房子下水道损坏而物业又不作为,发出了不可思议的友邦惊诧:这可是在桑海呀!我们可是排名前百分之五的桑海精英,怎么可以发生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很显然,主要生活的设计者们并没有对这类鸡零狗碎的事情做好预期的安排,这一点也不符合”我们桑海的价值观”。

基于当代方块字世界电视剧作者们的出身共性及阶级路径,他们所展示的当代生活具有这样的阶级共性,即进一步定义:只有主要生活才是真正的当代生活,你们这些过不上主要生活的人统统都是因为自己不行。只有投身于积极进取过主要生活的大潮,你们这些人才算不枉此生。

在这种共识下,主要生活最好能够一尘不染,最好能够充分展示”我们桑海的价值观”。即,在主要生活里,每个人都似乎能有廉价的体面。

你明明是来自小镇的矮穷矬,但你在电视剧里同样来自小镇的对应物却是白富美。你明明在闵行或者顺义的哪个银行柜台搬砖,你在电视剧里的对应物是陆家嘴或者金融街某个写字楼俯视着宇宙灯火的投资家。你明明住着春夏秋冬不见光的地下室,但你在电视剧里的对应物却是明亮的小公寓。你明明拿着一万块一个月的工资,但你却住在一个类似于新天地的地方——这种事情其实也有,只不过我们敬爱的编剧帮你们省略了包养你的某个小老板的存在。

然后这些次要生活的从业者,在这条运河的承载之下,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主要生活的追求者,或者假装过一种主要生活。

而作为追求主要生活的一项福利,鸡零狗碎的事情,”不符合我们桑海价值观”的事情,那只能属于继续从事次要生活的人们。在影视行业的对应物即是对次要生活的污名化。《奋斗》的剧情只能发生在伟大的都城,你们小地方怎么配我们伟大的热血青年奋斗呢?但凡与县城、小镇或者城乡结合部相关的作品,涵盖几个类型:扶贫项目展示片、黑白文艺片、伦理片、犯罪纪录片。配合知乎上的经典提问”农村有多恐怖?””不拼爹,我在人情社会还有出路吗?””如何看待……”观众们再次发出我们所熟悉的友邦惊诧:天呐,居然可以这么落后,这也太野蛮了叭……出一趟桑海,跟出趟国基本上没区别了……

这就是我们方块字当代电视剧的逻辑,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电视剧里找不到穷人。这是一门汲取的艺术,主要生活要对次要生活进行充分动员和哄骗,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和燃料。这些电视剧有个统一的名称:我们桑海的价值观。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2626.html
喜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