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向日本学习

文章 书生 5059℃ 已收录

本文选自《王石说:我的成功是别人不再需要我》
———–
  跟我相熟的人都知道,尽管我并不会讲日语,却是一个“日本通”。所以总有人问我日本和中国的异同、对日本的印象等。实际上,和日本的交流与学习,万科很早就在做了。我曾表示,如今的万科,想不成功都难。何以如此大言不惭呢?这和我现在谈到的中日异同又有什么关系?

  从文化上来说,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经济上,日本也存在泡沫经济。当然,谈到日本,尤其是在中国谈到日本,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历史。这段刻骨的历史,让我们在看这个国家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仇视的情绪。当然,历史不能被遗忘。但政治原因不应该成为我们客观看待这个国家的障碍,这种情绪会让我们看不到日本民族以及日本企业的优秀性。

  我第一次到日本是1986年,2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做房地产,那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物品的保护。比如在东京,实际上他们当年已经很现代化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旧电线杆被保护得很好,道路维修工人的工作态度让你觉得他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

  从那之后,我就走上了一条学习日本并将之与中国现代企业理念结合起来的道路。

  在中国内地,曾经有过阵日本热,但很快就转成学欧美潮。在万科也始终都有两派,一派是学日派,另一派是学欧美派,我至今都在学日派中。

  我之所以坚持学日本是有理由的。首先,两个国家在文化上是比较接近的,欧美国家的现代化都很成功,但在欧美国家之外,成功的实际上只有日本。日本的现状向我们证明了向欧美学习这条路是行得通的。不过,如今的欧美本身的基础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客观地看,亚洲真正进入世界强国的只有日本,所以对于已经成功了的日本,我们为什么不去学呢?其次,中国和日本地理距离很近,坐飞机三个小时就到了,飞到美国、欧洲得十几个小时,所以选择日本作为学习和考察对象,效率比较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韩国的反日情绪很高,但是它的文化大都是学日本的。

  我去东京时参观了江户时代博物馆,它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前的三百年德川幕府统治下的东京。参观完那个博物馆后,我觉得,即使没有明治维新,日本现在一样是现代化,一样会走向如今的道路。因为你会发现,德川幕府的末期已经做好了现代化的准备。当然,考虑到历史情感因素,可能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崛起会有一些微词。比如我一个朋友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做教育资金,所以日本强盛起来了,中国落后了。这是史实,但客观地说,这种逻辑是带有情绪的,虽然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如果成功,可能我们也走上了日本如今的道路。但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会发现,戊戌变法失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还没做好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准备。从某种角度来说,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真正开始做好了进入现代化国家的准备之时。

  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施行了社会政治变革,就是在系统地学习中国;到了近现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崛起后,该是中国学习日本的时候了。从情感上,很多人不喜欢日本,但我们不向日本学习对日本来说是没有什么损失的,损失的是我们自己。日本战后生活品质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等很多方面我们是可以借鉴的。中国现在在急速发展,如果中国能更好地发展下去,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中国人也可以享受到,但现在中国人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过于急躁,过于追求形式主义。

  在本文开头,我说万科不成功都难,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优秀之处,大部分人还无法理性地摆脱历史因素导致的情绪化而选择对其视而不见,但万科已经走在了前面。作为一个开发商,赚钱并不难,但是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入社会民众,并获得共鸣,这是非常难的。万科一直在做的就是,通过我们使日本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在中国得到参考和运用。而他们在建筑和理念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将来的中国的趋势,在这条路上我们先行了一步,做了足够的准备去引领和接受未来发展的需求。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894.html
喜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