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
读到一个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很妙的比喻。
阿斯伯格人的一个特征,就是难以凭借“本能”进行社交。
普通人(或者说,神经典型发育人群Neurotypicals,简称NTs)天生就具备和别人交往、建立联结、读懂脸色、明白何时是开玩笑何时是认真……的能力。
对阿斯伯格人来说,这些能力都不存在,全部都要靠后天学习,学好了以后运用理性和模板进行社交。
研究者托尼·阿特伍德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一书里,用五千块拼图打了一个比方——
「我用一个有五千块的社会性拼图作为比喻。普通人的脑子里天生就有拼图盒子上的完整图案,亦即天生就拥有如何与别人交往和连结的能力。他们的社交拼图在儿童时代就可以轻松完成,且凭着盒子上的图形(或本能)一直都可以顺利解决社会性问题(拼上一块拼图)。
而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脑子里天生不曾拥有这个图案,只能根据经验来界定每一小块的连结和模式,因此很希望他人的指导。
随后,这些社会性拼图会以一小堆、一小堆的方式拼凑成几个互不连结的小图案;经过三四十年之后,他们才可能确认出大多数特定的模式,拼图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有些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最终能够拥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可是其他人群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用了多大的心智努力,经过多少不懈的支持、理解和教育,最终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也正因如此,阿斯伯格人即使学会了社交,也会有比较小的“社交带宽”“社交时长”。
于是托尼·阿特伍德又用“水桶和杯子”打了个比方——
「我们每个人能够从事社交活动的时间都有容量限制,我以装满“社交水桶”的比喻来形容。有些人的社交水桶很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装满;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的社交水桶很小,或者根本只是一个杯子,很快就能装满。对他们来说,一般的社交活动持续的时间都太长了,远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尤其是他们的社交成功度往往取决于智力成果,而非天生本能,因此,社交活动很容易让他们精疲力竭。
如果人际互动是简短且目标清楚的,他们会表现得更自在一些,而且在互动完成时,他们也比较有能力得体地结束这段互动。普通人不应当将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突然结束一段对话和聚会的行为视为失礼的举动,因为他们并非有意冒犯谁,可能只是因为精力耗尽而必须离开,绝对不是轻率的冲动之举。
此外,还有一个影响社交时间长度的因素,就是他们无法找到想要交谈或花时间相处的对象。就像达伦(Darren)对我说的:“我不是反社交人士,而是找不到太多我喜欢与之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