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清明

文章 书生 1949℃ 已收录

@严锋:

又到清明,路上都是扫墓祭祖的人。我生长在一个彻底无神论的家庭,从来对任何节日看得很淡,不重外在的仪式,但也觉得需要在特定的日子缅怀故人,连接生死,继往开来。当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可以因人而异,与时俱进。人死不能复生,这应该是宇宙的基本法,不太可能被打破的。但是,一个人的记忆、意识、精神等等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传至后世,这没啥难以想象的技术困难。事实上这种传承和永生早已有了一种初级媒介,那就是语言。这就是曹丕在《典论》中所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意义。莎士比亚也说“我的诗能让你永生”。古人早就明白文字信息与永生的关系,但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文章,不是每篇文章都能留下来。

这样说来,清明的本质是记忆,记忆的本质是信息,信息的载体在发展。从前故人的信息刻墓碑上,容量有限,难以随时存取,更容易被破坏,保存很困难。今天,人们可以轻易留下浩如烟海的个人生物和数字化信息。假以时日,这些信息足以复原生命,从精神到肉体,从电子人到生化人。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是的,留下来的只是你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复制品,但是知道自己有一部分能在后世流传甚至行走,这对于人的死亡恐惧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吧。

如果这种说法和趋势能够成立,那么就引入了另一些推论:我们的文字、照片、视频、帖子、博客、微博、微信、快手,抖音……不仅有现世的意义,还有来世的意义。这些都塑造我们在未来的形象,也塑造未来的世界的模样。这样的话,我们在微博等平台说话可就要更加慎重一点了。你现在是杠精,未来就更有可能会在杠精的电子或生化地狱里轮回。

同时,也请以面向未来的谨慎态度对待我们的文字、照片、视频、帖子、博客、微博、微信、快手、抖音……那些被删除的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

善待信息,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信息,这是我们对故人更好的怀念,也是过好清明节的一种方式。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2508.html
喜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