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关于妄想族

真性情 书生 19663℃ 已收录

关于妄想族

作者:捂疼男

妄想族这家制作商呢,严格意义上来说它虽然是一家小厂,销量也不能说很高(除了去年莫名登上作品年榜榜首),但这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制作商。

妄想族虽然在业界名声不显,但是它其实有着很多非常出名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销量跟S1那种动辄万部的销量没法比,但是销量的问题并不影响【妄想族】的作品声名远扬。

比如《全眼女》、《裂嘴女》等业界非常出名的猛鬼战车,造出这些鬼车的制作商,其实就是妄想族,除了鬼车之外,也有一些脑洞车,比如波多野老师和上原亚衣都拍过的金粉系列,比如将波老师剃成光头的光头系列,又比如前几天讲过的“超后悔的小丑系列”等等。

如果说上述比较专注脑洞的话,妄想族还有一些销量不高,但基本上所有网民都认识的作品,比如我上次说到饭冈佳奈子,就有人说起了她全身刺青的那一部作品,而那部作品其实也是妄想族的产物。

那既然妄想族有过这么多的知名作品,为什么我们对于这家制作商的了解并不深呢?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上面叙述的这些作品,虽然都出自于妄想族,但又都不是出自于同一个妄想族,这么说可能大家听不懂,举个例子吧:

上述的饭冈佳奈子刺青系列出自于バミューダ/妄想族,系列前缀是BDA形式,而金粉系列则出自于ゴールドバグ/妄想族,系列前缀是ABG形式,《裂口女》这类的幽灵战车则出自于青鬼/妄想族,除此之外,还有ABC/妄想族(就3月份新人出道的那家)、ホームルーム/妄想族等等等。

关于妄想族

像这类的妄想族在高峰期的时候多达百来家,这些XXX/妄想族其实都出自于妄想族,但每家的前缀形式都不一样,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有自己主打的系列之外,其余的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主打(所以我没办法去介绍这些部门主打什么内容题材,根本就介绍不完)。

而这些XXX/妄想族可以算作是妄想族的制作部门,每一个部门的名字不同,所以就以XXX/妄想族来作为制作商的名字,所以很多人其实对于这个制作商也处于很懵逼的状态,因为妄想族太乱太杂,也找不到主打点,关键是很多作品也非常的冲突,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都有。

关于妄想族

那究竟是什么制作商能养得起一百多个制作部门呢?

毕竟说是制作部门,其实各个部门也跟厂牌性质差不多了,这样算起来妄想族的规模应该要比北都集团大得多不是吗?怎么会到现在为止我都一直说它是一家小厂呢?

这就是妄想族的特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妄想族并不能说是业界制作商,而是一个发行平台,这个发行平台跟在最高峰的时候可以跟一百多个“部门”保持合作,由这些部门进行拍摄与录制,剪辑与后期之后,再交由妄想族进行发行,条件就是这些“部门”在设立自己厂牌的时候,尾缀要加上一个妄想族的标识。

这就很类似与“创客模式”,“创客”这一词是在2010年以后才有的,但是这种模式很早很早之前就被妄想族应用到了业界。

妄想族早期其实就是一家发行商,后来在新世纪时代更改了模式,变成“代理发行”,这就给很多小规模的团体提供了商机,比如很多业界导演,比如一些囊中羞涩却想在业界攒下第一桶金的年轻人,所以在妄想族变成“代理发行”的时候,业界就迎来了第一批“创客”。

何为业界创客呢?这就要涉及到厂牌的设立,任何厂牌都要资金,单一张执照就要1000万日元的注册资金,也就是说想要在业界正正经经的当一家制作商,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

妄想族的出现就大大省略掉了这一笔成本,即:我不用特意去申请一个批准,因为妄想族已经申请好了相应的资质,我只需要依托在妄想族之下,我就可以直接开始投入工作,再将成品交由妄想族,由妄想族代理发行,说得盈利再进行分成,而我也能打上自己的品牌,但是因为要依托于妄想族,所以我需要在后缀上加上妄想族的标识,再由妄想族拿去给伦理协会审核。

所以这些“部门”虽然有一百多家,但是各不相干,也互不认识,这也就导致了妄想族的号码前缀各不相同,虽然各个“部门”也都打出了各自明确的定位,但实际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内容往往做出来的跟主打定位也不尽相同。

而这些“部门”的流动性也非常大,没有固定性,有一些部门因为经济困难也就无疾而终了,对于这些部门妄想族也不会有任何举措和扶持,因为妄想族提供的只是一个发行作品的平台,而这些部门只是妄想族的“临时工” ,有作品就发,没作品也无所谓~

那这些“临时工”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要解释起来就有太多架构了,这其中有业界的导演,也有一些业余人群,甚至有一些本身就是其他制作商的制作人员,当然这些部门的的基础组成架构是业界的导演。

因为业界导演其实是领工资的,并且这个工资其实并不高,比如一部作品的制作成本,占大头的是女演员的片酬,剩下的要扣除片场的租用,男演员的片酬,其他工作人员的佣金,道具费用,设备费用,导演能拿到手的钱并没有多少。

而且业界导演也不是说有工作就有工作的,所以很多导演,有设备,有资源,有团队,他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打打工,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妄想族这种平台就成了一个最佳选项,所以有些导演就会自己开个私活,去妄想族赚一些外快,所以妄想族发行的作品,很少会标注导演的名字,至于原因也不难理解,他们还得在业界其他制作商的圈子里混,标注名字说自己在创业容易遭惦记。

所以这些“部门”也不是每个档期都会发作品,而是三不五时有作品了就拿给妄想族发行,在这就相当于是小本经营,也因此妄想族往往也是业界导演和企画演员的天堂,甚至有几家“部门”是业界的企划演员跟别人合伙的,所以妄想族并不缺少临时工,虽然内容和系列做得非常的杂乱,但是妄想族就是凭借着强大的“临时工”团队组成了一个多元化业界平台,甚至有一些“部门”也能去谈新人出道,不过这一类的新人基本上都是消耗品,条件也不是特别的出众

当然。妄想族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是“临时工”,妄想族也有自己的独属部门,比如バミューダ/妄想族、ABC妄想族和AVS/妄想族等排在前列的知名部门,这些就是长期跟妄想族保持联系,甚至是妄想族自己成立的部门。

可即便如此呢,妄想族依然算不得是大厂,理由其实很简单,尽管有一百多个合作的部门,但妄想族根本就整合不了这一大股“临时工”,他们每个月基本上能发保底30部以上的作品量,但是真正能被大众熟知的,依然只有那么几部,而妄想族除了那些专注于“脑洞开发”的部门之外,其余的部门并没有品质保证。

所以妄想族对于北都集团这种旗下各个制作商都有主打方向的巨无霸产生不了什么威胁,妄想族虽然每年都能达到360+的作品量,但是能算得上热销的可能屈指可数,并且妄想族虽然作为一个发行平台,但他们自己的平台其实没什么观众,依然是要依托于FANZA网站。

另外就是妄想族在很多时候也是在搞合理投机,这跟伦理协会有点关系,有些部门的内容比较容易擦边,比如主打“盗摄”这种模棱两可的,日本映像审查伦理协会的限制就比较严苛,妄想族就会拿到其他协会去,比如VSIC伦协。

妄想族是加入了多家“伦协”的制作厂牌,正常制作商是只要加入一家就行的,妄想族为什么要多交几份会费呢?这就是因为“本着自律原则”,不同的伦协在审核机制上也会有一些偏差,一家不过,多试几家没准运气好就给过了。

所以妄想族的剧情向也会比较“专注脑洞”一些,但是这个也常常要承担一些相应的风险,不过至今都没出什么事,应该也是比较合规的吧(注意:2016年之后,伦协对于一些比较擦边的内容都有要求制作商提供女演员的自愿声明,所以能正规发行的基本不存在真·盗摄)。

像コレ彦/妄想族的作品,就全部没有日本映画审查机构的水印标识

当然,妄想族的出现也补足了业界一个特殊的短板,虽然业界中具有针对性的制作商有很多,有像OPPAI,Fitach、E-body这种主攻形体类,也有像Madonna、IP社、Kawaii*这种形象类的制作商,这些制作商都是满足了“偏好类”的市场,而妄想族因为它的开放性,让很多“临时工”扩大脑洞,成了攻坚“癖好类”市场的主力。

所以在业界作品都在常规水平线的时候,妄想族成了“异化发展”的业界先锋军,除了《金粉》和《全眼女》之类的,妄想族其实还有很多脑洞清奇画风诡异的作品,如果哪天各位发现了一直奇怪的“癖好型”作品,那基本上就是妄想族的产物了。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1513.html
喜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