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阑夕
瑞典的环保童星Greta Thunberg在德国火车上坐在堆放行李箱的过道里摆拍这件事情的发展脉络很有有意思。
身在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快速崛起的国家,中文互联网的主流舆情通常都不怎么瞧得上西方陈旧不堪的公共服务,然而这次一反常态的盛赞德国铁路对小姑娘的「回怼」——「你有一等座的票,享受了我们提供的周到待遇」——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环保小卫士相比之下更加面目可憎罢了。
不过Greta Thunberg后来作出的补充说明,就没有那么幸运的得到传播了:她的确买了一等座的票,但是火车在巴塞尔站误点了,她不得不换乘另一辆火车,直到法兰克福站才有座位,所以在这期间,她的确是坐在过道上的。
德国本地的媒体证实了她的说法,然后让人感到尴尬的又轮到了德国铁路了,这意味着它在「充满机制」的反诘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家的时刻表是不是出了问题,以及对乘客可以作出的换乘替代方案都浑然不觉。
Greta Thunberg也说了,她根本不觉得自己坐在过道里是有问题的——包括这种姿态是在对铁道部门进行抗议的过度解读——事实上,作为追求环境保护的立场而言,火车这种公共交通变得拥挤在她看来甚至是一件好事,因为客运量大意味着私家车这类出行会变少。
我要说的是,在选择如何对待一个让自己讨厌的人时,很多人的舒适区在于把他/她扮演成一个滑稽可笑的、频频出丑的白痴,这样便能构建出一道让人感到安全的界限,白痴在圈内,自己在圈外,对方愈是愚蠢,自己愈是聪慧。
但这不是真实的世界,脱离真实世界的人,往往也会是受害者。
就像抗日神剧总是遭到嘲讽的原因就是它太热衷于虚构那些夸张到难以置信的桥段,只是批判神剧的人有时也会在另一些场景里为另一些神剧鼓掌喝彩甚至激动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