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高等文盲

文章 书生 2092℃ 已收录

文:姚白莞

欧洲贵族一直都那么重视教育吗?

事实上,一直到16世纪早期,欧洲多数地方的贵族都粗野无知,连最基础的识字教育也不能保证。

整个 16 世纪,除了意大利等少数地方,欧洲贵族群体都处于文化生活的边缘,很少有人受过拉丁语教育,更无从参与当时蓬勃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

尽管如此,这些文盲贵族还是高度自信,时时口出狂言。

当时的一位法国贵族曾扬言:「我宁愿我的儿子被绞死也不要学习字母」;另一位英国贵族也表达了相似看法:「乡巴佬的儿子才识字」。

此种风气之下,两国的「高等文盲」难免成群结队。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525 年,在德意志农民战争中,有 58 个贵族家庭不幸覆灭。事后人们翻找遗物,发现只有 6 个家庭拥有书本。

贵族们敢于无知得如此自信,当然也自有其道理。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各国的中央政府很少能垄断武力,直到 1550 年前后,大贵族仍能轻松调集人马,与国王匹敌。由于现实条件各种不便,地方贵族之间出现利益纠纷,通常也不寻求国王仲裁。

因此,贵族每有冲突,最体面、有效的选择就是彼此武斗,以暴力解决问题。

由于天下动辄大乱,君主也只好默许贵族「私战」的合法性。

1318 年,法国国王为了在弗兰德斯发动战争,不得不恳求手下封臣们暂停「私战」,以便一致行动。一海之隔的英国,14-15 世纪竟有 46% 的公爵死于国内武斗。

西班牙北部则更为夸张,直到 17 世纪早期,当地贵族在纵情武斗之余,还热衷扮演土匪,甚至假戏真做,大肆拦路绑票大户阔少以榨取赎金。

据当时一位马德里的居民描述,「没有大批人员的保护,城市公子没人敢走出城门」。

日常生活如此暴力,文化修养自然有些多余。学好「骑术、跳舞、作战、跳跃」,把「诗琴」往后放,才是一个贵族应有的修养。

然而,事情很快起了变化。

16 世纪中期开始,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到国王手中,王室和地方贵族的武力逐渐拉开了差距。

随着军事技术特别是火药、军事工程学的进步,武器、堡垒和军队变得日益昂贵,连最有势力的大贵族也无力维持。

技术革新也扩大了欧洲战争的规模,新战争形势迫使各国政府完善自身组织建设,以便对社会资源进行更为细致、严密的汲取和管理。

以法国为例,随着王权的扩大,国王断然取缔了贵族私斗的合法性。此后 100 年间,法国各地法院的数量扩张了 50 倍,社会运转步入法治正轨。

诉讼取代了武斗,成为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贵族们不得不收起刀枪棍棒,转而与先前轻视的法学学究频繁往来。

此外,随着法院和行政机构的日益扩大,公务员队伍扩招,大量受过大学教育,熟悉法律、修辞、数学等专业知识的平民子弟被吸纳进来,跻身权贵阶层,逐渐形成文官集团。

贵族开始面临重大的竞争压力:若不能使子弟受到合适的教育,他们将失去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优势。

当时法国勃艮第的一位中等贵族让·德·拉努瓦,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我从来没有被送去上学,因此,我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懂不了……我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尤其是当我发现,自己进入国王或勃艮第公爵的枢密院时,我没法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16 世纪末的一位德国贵族同样认为:「学习是贵族的必需品,忽视它们意味着衰落」。

凭借雄厚的财力,贵族子弟只要态度端正,文化水平的提高速度令平民望尘莫及。他们能聘请到当时最好的老师,进最好的学校。

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贵族才整体完成了扫盲任务。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0554.html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