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关于桃太郎映像

真性情 书生 11030℃ 已收录

桃太郎映像

作者:悟疼男

​​​之前埋的坑,这期算是补完了,讲一讲关于桃太郎映像的诞生,对于这家制作商,可能有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我要是说“北欧精灵(实际不是北欧的)”Melody Marks就是被桃太郎映像给洽谈到日本,还获得了个专属位,可能大家就知道我说的是哪一家公司了。

那作为西方排名TOP100的演员,跑到日本去进行文化冲击,这一套模式为什么业界其他制作商不用?

为什么SOD如此热衷于市场拓展,却没有亲自去约Eva Elfie或者Sybil进行合作,反而是桃太郎映像能促成这样的事情呢?

这就要说到桃太郎的成立历史了。

其实桃太郎可不止找过Melody Marks,这家制作商一直以来都有不少金发演员,而且在欧美市场的咖位都不低,比如Bree Olson,比如Jenna Jameson,比如Briana Bany

从这几位咖的层级来说,大致也能感受到桃太郎映像跟欧美大型制作公司之间有着合作,而这份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桃太郎映像

桃太郎映像成立于1993年,那一年刚好是日本业界的泡沫时代,也是掘金时代。

这个背景因素要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多,但是之前都已经有细讲过了,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被戳破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崩盘,在经济崩盘下,当时那些家大业大的制作商也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

比如村西透当时的钻石映像,就是家大业大搞了太多的投资,又去进行卫星电视的打造,结果经济一崩盘,钻石映像也就崩了,一下子就欠了五十亿。

桃太郎映像

在当时这种情况其实有不少的(不过没村西欠的那么多),于是也有了大批的制片人、导演和员工,他们曾经一掷千金,给演员动辄三五百万的出场费,结果经济崩盘后啥也不是,于是在1993年,当时的业界正处于“租赁市场转零售市场”的风口,大家都觉得得加快资金回源,光靠租赁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是做零售。

于是这些人就做了个策略:少花钱,多量产,粗造滥制不用怕,只要迎合了观众的口味,闭着眼也能卖。

所以当时普遍的就开始了粗造滥制,不断地缩减制作成本,一个劲的去卯观众的嗜好,至于观众的嗜好是什么?大家几乎都选择了同一个操作,就是在“万恶的马赛克”上打擦边球。

桃太郎映像

在1993年桃太郎映像成立时,也就恰恰是在这个风口,当时的背景是一批老制作商倒下,而后零售市场打开,随后一大批人涌入业界掘金,既有市场,也有竞争,所以大家就越做越薄。

桃太郎映像一出场,也就认准了应该遵从观众的喜好,在马赛克上打擦边球,早期的马赛克并不像我们现在用电脑直接设定好就能跟踪打码,当时的马赛克是一帧一帧的进行圣光涂鸦的。

桃太郎就用了个很“不小心”的做法,他们不仅用了“激薄”的操作,还玩起了花活,没隔几帧就给你“不小心把码打偏了”,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忠实用户。

所以桃太郎一开始就是针对零售市场,也在零售市场这种“快速资金回源”的优势下越做越强,然后他们在1996年就被日本警视厅盯上了,因为这个“打偏了”太规律了,所以就被警方约谈了,然后就接受了日本警视厅的指导,他不接受也不行,毕竟人家一帧一帧的给他把违规的地方打印出来,一连十几个镜头,你说他不是故意打错的,这就有点牵强了。

不过当时桃太郎映像这种“捡回一命”反而是稳定了军心,因为没有被起诉,所以他们也就显得有恃无恐,本来应该重罚的,结果就这么草草收场,这也让桃太郎在后面一些事上显得有些过于胆大。

1998年,日本的业界市场就出现了一大批无修正电影,演员都是日本人,但是封面都是英语本,这些原本是地下作坊才会干的事,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但是当时那种奔着出口去的制作都没啥日本特色,八十年代后期又相继出现了很多胆子很大的地下制作商,也就杜绝了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操作。

然后1998年这个“出口转内销”反而促成了桃太郎映像的发展方向,而这又要从北都开始说起。

1997年的北都公司可以说是在开挂,当时这公司的产量蓬勃发展,又在1998年开设了DMM网站,然后也开始了IT产业,当时的北都可不像现在几千亿说给就给,当时他们也是小公司,发展的钱从哪来呢?

答案就是卖母带,1997年的时候北都将一部分母带转手出售给了美国的影视公司Typhoon pictures,然后这些由日本制作的电影就在美国翻红了,而后就在1998年“出口转内销”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地下小作坊望风而动,但是他们都不够聪明,既没有渠道,又要当这个过街老鼠,真正聪明的就是桃太郎映像。

1997年由北都制作的电影在美国翻红之后,桃太郎就跟美国的一家公司一拍即合,由桃太郎制作,然后美国的公司代理销售,分成两种版本,在日本售卖的进行修正,而在美国售卖的则是无修正,随后再进行“出口转内销”,而桃太郎当时应该就已经预估到了这个情况,虽说“内销”大多为盗版,但是这其中有没有“我自己抄我自己”的操作,就不太好说了,当时美国发行的是DVD,而我前几天做得内容刚好有说到,1999年DVD的css保护才被破解,所以这个内销如何大批量起来的,确实是挺耐人寻味的。

所以在1998年无码出现的时候,实际上桃太郎反而是不断的在扩大他们的商业版图。这种手段虽说擦了规则的边,不过倒不能说桃太郎很过分,根据《日本业界影像史》一书中说的,桃太郎当时“做好了被盗版的准备,已经跟演员签好了同意书。所以倒不能说桃太郎这事很恶劣,但猴精猴精的是肯定的。

关键是,桃太郎映像在当时很聪明的钻了这个漏洞,而后又很聪明的抽身,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的运气真的太好了,到了2000年之后,此类“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过于膨胀,其中地下作坊太过猖獗,所以就迎来了日本警视厅的严厉打击。

而此时的桃太郎多精明,他们通过零售市场扩大了规模之后立刻收手,不贪心的放弃掉了这些擦边生意,所以他们很幸运的避开了当时的严厉打击,然后顺利上岸。

桃太郎映像

从1993~1999年,是桃太郎映像蓬勃发展期。

2000年以后,桃太郎映像就偏安一隅,成为了正规制作商中遵守规则的一员,早期赚到的钱就搞了房地产投资,而后就靠着之前打下的江山偏安一隅,搞搞实体店销售,搞搞批发,东京留给大佬们,他自己去开辟大佬们覆盖不到的地方做实体,也不去跟北都、SOD这种大型集团硬碰硬,当时北都四处收购公司,不然就是搞外包,桃太郎虽然没有被北都收购,但是跟在北都后面打打下手做做外包公司的工作,也能跟着北都喝点汤。

这汤喝着喝着,北都在1998年做的DMM就雄起了,在2005年之后,桃太郎作为零售系制作商,还想着去搞搞租赁的声音,因为零售市场被DMM占据了,结果这一搞发现没啥搞头,于是又回归到了北都大佬身边合作。

所以从2006年开始,桃太郎映像在网上销售、租赁的业务都交给了北都去搞,不过这问题也不大,生活也没啥大问题,反正又不跟北都那些亲儿子们抢市场,光靠着之前的投资和实体店的生意,虽说不赚大钱,舒服过日子还是可以的。

现如今桃太郎映像虽说不是什么大厂,但是这制作公司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21389.html
喜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