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壹纳,喜欢本站请(Ctrl+D)添加到书签收藏夹,方便下次浏览!

我只想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文章 书生 2947℃ 已收录

(一)

昨儿晚上,看了三个电视节目,感觉相当不错。

一个是李咏的《咏乐汇》,这期访问的是Google的中国区的老大李开复老师。李咏还是那样傻乎乎的,永远象一块佐料,不过李开复算得上沉稳和儒雅,不但问答了大学生的提问,还顺便表演了三个小魔术;

第二个节目是上海台袁岳主持的《头脑风暴》,请了很多企业界的老大,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大学能否制造出商业神话?
我最喜欢第三个节目,是央视的《面对面》,采访的对象是石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几年前,我看过第一本,很是喜欢他那种叙述的风格。我一直认为作者大概在35-40岁左右。

看到石悦不到30岁,那种对历史、人生的洞察,少年老成,让人觉得敬佩,后生可畏。
(二)

袁岳的《头脑风暴》这期请了三拨人:

一拨人是1977年参加高考上了大学,后来自己创业当了老板的,这里面有慧聪网的郭凡生,疯狂英语的李阳;

第二拨人是没上过大学,这里面有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非常小器的梁伯强;

第三拨是点评的嘉宾。

这场讨论,一开始几乎成为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场集体“群殴”:

周成建没读过大学,他认为自己如果读了大学后,可能比现在做的更好。而李阳告诉他:幸亏没读大学,如果读了大学,他肯定被废了。

郭凡生说自己读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逃课。该学的自己在下面学,不想听的就逃课。当然,还是要对付让考试通过。

梁伯强也说:大学培养的是知道分子,而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分子–不仅知道知识,而且知道如何应用知识。

现场有位退学后自己创业的学生直言:他觉得和在座的企业家喝茶,参加《头脑风暴》,都比读大学强。现场是一片掌声。

或许,大家认为有点过了。在避免了“知识无用论”结论的同时,大家都几乎都认同下面的观点:

【1】知识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这跟知识在哪里学习,没太大关系;

在《咏乐汇》的现场,李开复说:人生需要的知识只有5%是在大学里学习的,95%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的。

所以说,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要学书本,更要在社会中学习,融入。

【2】现在的大学和商业之间相互翻白眼,谁也看不起谁;

老大们觉得大学可以培养律师和教师之类的人才,但是,企业家,大学培养不了。

现在的大学教育,跟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有很大的脱节。大学里面,连人的基础素养都没有培养,比如人的基本情商教育都没有。

中国的大学教育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对学生缺少服务意识,也缺少社会责任意识。几乎是自娱自乐。还不思进取。

这样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即失业,教育的失职是原因之一。

【3】大学教育和商业教育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目前是交集很少。所以,人的自我发展取决于人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其他综合因素;

疯狂英语的李阳,表示自己完全唾弃现在的高等教育。他认为,还不是高等教育有问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也是问题多多。他说,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改学校,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权。

他认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家长和学校一手包办。长大后,什么事情都只能等,只能成为废人一个。

 

我觉得,这些大佬所代表的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人才的需求方,他们对教育的批评,对人才培养的看法,代表了一个商业社会的价值取向。这是必须要尊重和重视的。

学校给社会输送人才,而人才的需求方说,大多数人是不合格的。那么,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教育本身。

今年,闹金融危机。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教育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对教育的反思,也更加突出: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输出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为自己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人本身的长远发展,制定那些目标和策略?

我相信,过去直到现在,抱残守缺的教育,孤芳自赏的教育,没有目标导向,没有绩效检验的教育,会引来越来越多的质疑,也会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改革的呼声。
(三)

当然,教育的问题是外因,更重要的还有内因:每个人自己本身。

这让我想到石悦,这个白天当公务员,晚上重写明史的年轻人。

关于石悦,有这样一些数据:

5岁看历史;

7岁-11岁,读《上下五千年》,7遍;

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

据说,他读过几千万字的史书。

大学毕业后,石悦当了公务员。因为感叹历史不好看,一个偶然的因素,他决定自己重写明史。

石悦白天在单位上班,下班后,每天边查史料,边写作,每天坚持写3-4个小时。

他说:“我写这个,就像你看一座山很久很久,就会想去爬一爬。我就是为了把它从头到尾写完,没什么雄心壮志。”

他说:“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他说:“我其实是个特别平凡的人,我只想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件事情给自己看,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可以坚持到底的!

他注册了一个网络ID:当年明月,开始了写作。

后来,当《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到50万册的时候,他问出版商:50万册,是个什么概念?人家回答是:5年内,你的书在前5名以内。

后来书卖到了400万册,他又问人家,人家告诉他:改革开放三十年,前20名。

石悦给读书人带来了一本里程碑式的图书,他的人生故事也同样熠熠生辉。

他的故事,能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然联想到很多丰富的词汇:

热爱,坚持、勤奋、滴水穿石……

这个在历史钩沉中见识了大风大浪的年轻人,成名之后,说的是:

“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

这个少年老成的年轻人,向我们所有的人展示了一种平凡的力量:

无论一个人读过什么样的大学,无论从哪里起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是否有真正喜欢的东西。你是否真正为之付出过。你可以问一下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多少年,也在所不惜。

你是抱怨你周遭的环境,还是不顾一切沉浸在自己的努力中,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你爱喧嚣的世界,还是热爱简单的生活?

你觉得是成堆的钞票砸在你头上的可能性大些,还是不管这些,先让汗水润一润自己的身体?

你要求过自己吗,投入过时间吗,你约束过自己吗?你的目标呢?

你不能总是陶醉在成功的想象中:夜晚道路千万条,白天还是走老路。

扪心自问:你是天才吗?你有多勤奋?

你能不能象石悦那样去爬一爬自己的山峰,对自己说:我只想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

喷嚏网

壹纳网综合编辑丨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yinaw.com/6440.html
喜欢 (0)